1998年,布琼从成都体育学院毕业,回到家乡西藏浪卡子县中学当体育老师,一干就是19年。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一切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器材短缺,场地破败,到如今已经修好的足球场,他一直都在操场上坚守……
蓝天、白云、阳光、操场,或许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适宜运动,尤其是那抹蓝,对于大多数习惯笼罩下雾霾下的人们来说,有些奢侈,许久未见,甚至遥不可及。
的确遥不可及,如果把这一切加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是高不可攀。
但这还不是西藏浪卡子县中学体育老师布琼上课的最高海拔纪录,他曾经带领着自己的学生爬过海拔5700米的恐龙山(因形状近似恐龙而得名)。
对于绝大部分没有高原体验的人来说,4500米已经进入了高原反应的警戒高度,何况还要在这样的海拔上面奔跑、跳跃、射门或者投篮?
即便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孩子们,据布老师介绍,在每个九月新学期操场,他都会领着孩子们先适应一两周,做一些强度比较低的慢跑和热身,才能回归正常的授课过程。
孩子们脸上的高原红。
高原日照充足,从孩子们红彤彤的脸庞中可见一斑,但布老师说,强烈的日照对他和孩子们上体育课没有任何影响。的确相对于强烈的日照,更困难的还在后面。
冬天的浪卡子县非常寒冷,但孩子们依然坚持锻炼。
冬天,浪卡子县的最低温度大概有零下20度左右,并且不时伴有3级以上的大风,除了高海拔、低温和短时段内的大风,在浪卡子县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孩子们只能靠穿更厚重的衣服去抵御严寒,当上完体育课的孩子们满头大汗地回到教室后,他们并未感受到额外的温暖,从寒冷归来,等待的孩子们的可能依然是冰冷或者说阴冷。
当笔者问布琼老师“孩子们这样会不会更容易感冒?”时,布老师很干脆地说:“不会啊,大家都习惯了。”
言归正传,回到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中学体育老师,布琼。1998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现年43岁,从教19年。据布老师回忆,当年高考志愿他只填了成都体育大学体育系一个学校和系别,受到自己当时高中体育老师达瓦的影响,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体育老师,而且在毕业后立即从成都返回家乡教课,一教就是19年。现年52岁的达瓦老师现在依然在山南一高任教,但已经快要到退休的年龄了。
浪卡子县的人口只有3万多人,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居民区相对分散,大多数孩子从家到学校的路上需要花费3-4个小时,浪卡子中学目前1800多名学生全部是住宿生。1998年布琼刚刚参加工作时,当时全校只有3名体育老师,如今教师队伍已扩充到了8人,布琼老师每周的课时有16节,这意味着他需要承担16个班的教学任务。
学校在去年终于修好了一个像样的足球场,人造草,看上去非常漂亮,布琼感慨良多。
在足球场竣工后不久,布琼叫上其他几名体育老师在足球场旁边一起修了一个排球场,是土场,非常简陋,但尽量保证平坦。
篮球场的修建要稍早一些,但也是2013年才竣工的。
1998年布琼刚来浪卡子中学的时候,学校里除了几个铅球外什么都没有,直到2012年,学校才采购了标枪、铁饼和几个足球,这也是布老师从教生涯里浪卡子中学的器材库里唯一一次“添丁进口”,也是学校体育组的全部家当。除此之外,每隔4年左右,学校有一个名额可以进行体育教师培训,时长大概为1个月,主要是培训三大球的训练技巧。但无论是器材还是师资培训,这种4年一次甚至20年一遇的补给基本上都只能是杯水车薪,器材和师资力量的缺乏是长期性的。
在器材极度匮乏的年代,布琼老师的授课只能以中长跑为主,但由于中长跑太过枯燥,布老师只能增加一些障碍,设置一些变速跑等环节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布琼的抱负和目标是为母校培养几个好的运动苗子,但受限于器材和场地条件一直未能如愿。
不过最近几年情况稍有好转,布琼在全校学生中挑出大概60人组成一支训练队伍,并且在去年的山南地区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上拿到1金3银的成绩,这已经非常宝贵了。
图中左侧举着银牌的少年就是以前那个爱逃体育课的落桑尼玛。
16岁的落桑尼玛是布琼训练队中很有天赋的一个,但也因为先天的身体条件太出色,他平时不爱训练,体育课也经常逃课。一切听上去都有些似曾相识:没错,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却顽劣不堪,总要遇到恩师点化才能有所成就。落桑尼玛在布琼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劝说教育下重返训练场,在去年山南地区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1500米的比赛中最终摘银。照片里他举着银牌和布琼老师合影,如今16岁的他也已经毕业,告别恩师。
早自习后带着自己的学生跑步已经成为班主任布琼的日常。
从2006年开始,布琼开始担任班主任,虽然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并不多见,但布老师却一直做得兢兢业业,除了每天早自习后带着孩子们跑步,周末领着他们踢球外,他和其他的班主任并无太多不同,一样的早出晚归。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不那么重视体育课,像漫画《茶啊二中》中体育课改英语课的例子的确真实存在,而更多的家长们更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运动中受伤。而在布琼心里,他觉得浪卡子县的家长们还是非常信任学校和老师的,因为路途遥远,家长们平时无暇顾及,3个多小时的山路谁也不能来去如风,随叫随到,大家基本算是把自己的孩子们交代给学校了,出现任何问题,哪怕是运动过程中意外受伤,老师们都会第一时间带着孩子们迅速就医,这种家长与学校、老师们之间的信任,反而因为距离的遥远、条件的艰苦而变得更加的深厚。
布琼将当地特色的民族舞“羊卓锅谐”改编成了课间操“锅庄舞”。
今年9月,布琼带着几个老师把当地特色的民族舞“羊卓锅谐”改编成了课间操“锅庄舞”,虽然名字听起来都有些拗口,但能把民族特色融进教学日常,看着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学习课间操的笑脸时,布琼老师还是非常开心的。
当记者问道:“在19年的从教生涯中您是否有什么遗憾”的时候,布琼的回答非常坚决:“没有!这就是我一直想走的路,并且还将继续走下去。很幸运的是我的家庭也非常支持我,我会一直做好体育老师的责任。”
今年布琼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班,16岁的巴桑旺队和白玛顿珠即将前往拉萨中学读书,临行前,他们对布琼老师说:“等我们回来也要像您一样当一名体育老师。”这一瞬间,布琼又想起了52岁的达瓦老师以及那有些遥远的山南一高的旧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