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男篮想要跳出这口井 还得从小事做起

沈知渝09-15 19:19 体坛+原创

特约评论员沈知渝

波兰打美国的排位赛,我还听到有这样的声音:这比赛本该我们去打的啊。

对不起,我不认为中国有机会进前八。16强里的俄罗斯,熊一样的健硕,角斗士一样的力量,我不认为中国能拿下,阿根廷就不用说了。

唯结果论,中国男篮是失败的。如果只看过程,我们还有想象空间,仿佛我们也有机会和世界强队并肩而立。但是如果再回味一下过程,我们打得最好的两场比赛,实际上是输给波兰和尼日利亚的两场。对强队始终无法超越,对弱队不具备统治力,这是顽疾,治不好,让人抓耳挠腮,着急上火。这样的顽疾,在世界大赛上,无法立足。

我并不想说,我们的教练和球员在坐井观天,固步自封。现在都5G时代了,有什么信息还可能藏着掖着?中国篮球和美国,欧洲搭建的高速通道,这些年非常繁忙,你来我往。我去年去塞尔维亚看欧冠四强赛,就偶遇了不少CBA联赛公司的高层,后来他们还去拜会了立陶宛篮协;广东宏远这几年已经把球员往立陶宛输送培养固定为一个青训模式;辽宁队和广厦队前两年去欧洲打了不少比赛;今年上海队刚从德国打了四场比赛回来。和美国的交流就更数不胜数,不止NBA,也有NCAA。那么多交流学习比赛,教练和球员会比我们不了解差距在哪里?他们会认为自己和欧美队伍差不多?

承认差距,却一直追不上去,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才更加让人忧心忡忡。

这届世界杯,打到最后,强队都有两个基础特点,比如阿根廷和西班牙,决赛队伍,有两个基础都是很稳定的:第一,防守好,防守从哪里来呢?对抗,对抗源自于力量。第二,体能好,而且场上都有老将,老将一点儿不输年轻人。有这两个基础,才有底气,才能搭建更高平台,才谈得上技术的运用,才谈得上蝴蝶穿花的传球。

别的人不说,就说斯科拉,39岁,力量依然顶着戈贝尔走,打得法国内线没脾气,只要在场上,永远在飞奔。你什么时候见过斯科拉抽筋了?

我们的队员呢?打了两场比赛,会抽筋,就算是比赛紧张,那谁比赛又不紧张?咱们联赛和国家队,一直都强调力量训练,怎么一到场上对抗,就没有什么训练成果?最后时刻,为什么只有易建联能支撑将倾的大厦?

决赛是西甲联赛的胜利,那我们就去学西甲么?西甲怎么学?CBA花钱的规模,联赛的队伍数量,比赛数量,梯队建设,在结构上,和西甲很相似啊,学训练模式,学战术理念?我们的国家队和CBA也有很多高水平外教啊,我们的教练也经常去国外学习啊。

我还是相信一件事:只能球员自己驱动自己,从细节做起。

力量训练,其实有个好的训练师,带着你,用科学的方法,长期坚持训练,一定有成就。注意,是长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是长年累月。斯科拉的训练师,个不高,也不壮,看起来也不是特别厉害,可跟了斯科拉十几年,真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

保持职业生涯常青,这是更难的一件事,在饮食结构上,要做极大调整。那天王仕鹏在演播室还说:训练还好,要管住嘴,真是更难的一件事。阿根廷队苦行僧一般的饮食,让人觉得惊叹,水平最高的运动员,就算不那么苦,戒糖戒碳水几乎是普遍规律。放在美食遍地的中国,这太难了,但如果能做到,你的20多岁就比别人的20多岁更厉害,你的38岁,别人已经退役,你还在场上奔跑。中国有几个坚持到38岁以后还在联赛有份工作的?你看看这届世界杯上的强队,35岁以上的比比皆是。

就看球员是要沉湎于生活的安逸,在一成不变中慢慢老去,还是跳出舒适圈,让这一届世界杯如芒刺在背,驱动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篮球其实没那么多秘密,就看你的每一天,和别人的每一天,都是怎样度过。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