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又将如约而至,年初出生的孩子们马上又能吃上生日蛋糕。根据数据研究机构足球天文台最近公布的报告,在年初出生的孩子,踢球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也更容易实现职业足球梦。难道出生在1月,踢球会更容易成功么?
1月出生球员比12月的多一倍
瑞士纳沙泰尔大学附属的国际体育研究中心虽是私人性质的基金会,但中心下属的数据研究机构足球天文台在业界可是颇有名气。现拥有4名全职足球数据分析师的足球天文台,自2005年起推出过众多业界认可的分析报告,全球球员市值评估报告便是其力作之一。国际足联、欧足联、欧洲俱乐部协会都采用过该机构提供的数据分析,许多职业俱乐部也从足球天文台的研究中获益良多。
在足球天文台发布的第10次月度报告中,研究人员以2009-10赛季到2014-15赛季期间,在欧洲主要31个顶级联赛效力过的28685名球员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1月出生球员的人数比例(11.0%)竟然是12月出生球员的(5.9%)近两倍之多,每年前3个月出生的球员则占到了总人数的30.5%,而后3个月出生的球员只占到19.3%。这说明了尽管在同一年出生,相对年龄的大小对青少年能否踢上职业足球,确实有很大影响。
职业球员出生月份间的这种不平衡,并未反映真实的人口出生现实。从统计高度来看,12个月中,每个月的出生人口比例趋近等同。2月由于天数最少,因故相对最少。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欧盟国家,在一年12个月份出生的婴儿数量几乎不相上下,而非集中于某几个特定月份。而职业球员中,年初几个月出生的人数比例奇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职业球队选材时存在的偏见,比如身体至上论。
在同一年出生的孩子中,年初出生往往代表了球员身体发育更为早熟,在身高、体重、力量、速度、协调性等方面都占优,而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要更强大一些。这使年初出生的孩子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中更易脱颖而出,获得球队青睐,并迅速获得主力位置,这自然让他们更容易迈入职业足球世界的大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比相对年龄小的球员天赋更好。
足球天文台的这份报告所讨论的,其实是体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相对年龄效应。相对年龄效应是由同一年龄组中个体不同的出生日所引起的,由于相对年龄优势的存在,导致在体育、学术等选材制度中,距年龄组划分界限日更近的个人容易变得更优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相对年龄效应盛行,足球、冰球和棒球尤为突出。
英格兰球员为何与众不同?
根据足球天文台的报告,在欧洲31个主流联赛踢球的球员中,英格兰球员是唯一出生平均月份在下半年的(7月2日),这也与普通大众的平均出生日期最为接近(7月1日),而职业球员的平均出生日期则是6月13日。但这并不意味着英格兰足坛和相对年龄效应绝缘,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英格兰采用的年龄组划分规则不同于其他国家,它参考了学校系统的规则,也就是按照9月1日的入学门槛来进行划分。如果进一步统计这些英格兰球员的出生月份,得出在9月至12月期间,也就是同一年龄组的头4个月出生的球员占39.9%,而在后4个月(5月到8月)出生的不过是24.4%。
国际足坛在青少年赛事上通用的年龄组划分界限日则是1月1日,国际足联以及六大洲足协下属的青少年赛事均是如此。这样的人为规定,导致了参加U17世界杯的球员,在赛事期间的实际年龄并非都在17岁以下,符合年龄组划分规则与否才是关键。比如今年智利U17世界杯采用的年龄划分界限日是1998年1月1日,只要不是在这一天之前出生的球员,理论上都有资格参赛。本届U17世界杯金球奖得主、尼日利亚中场克莱齐·恩瓦卡里在赛事揭幕日当天,实际上已经17岁零4个月大了。
刘卫民、刘俊梅和蒋元中这3名学者曾对1997年至2011年间8届U17世界杯参赛的2982名球员的出生月份进行了研究,刊登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上的论文指出在那8届U17世界杯中,存在较强的相对年龄效应,参赛队伍倾向于选择出生月份较早的球员。但非洲地区却是个特例,60.4%的参赛球员出生在同一年龄组的后半年。而非洲球队向来是青少年赛事中的佼佼者,1997年至2011年间,非洲球队7次打入U17世界杯4强,其中尼日利亚在2007年夺冠,2001年和2009年则分获亚军。
但这可以说明身体素质超强的非洲运动员成才,完全摆脱了相对年龄效应的束缚?能难这样讲。由于非洲地区普遍欠发达,球员所登记的出生年月的真实性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喀麦隆巨星埃托奥就曾被年龄造假疑云所困扰,其前女友曾表示他当年为了来欧洲踢球,甚至把年龄改大了将近4岁……
赢世界杯,靠晚熟者
大多数研究相对年龄效应的文献都是以半职业水平的青少年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这种现象在青少年时期最为明显。由于年龄分组一般终止在成年的职业运动阶段,于是当球员成年后,这种所谓优势的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此时球员们的身心发育都已经成熟,这就允许他们在更平等的基础上竞争。成年职业球员比起青少年球员,在不同月份出生的人数,也要更趋平衡。
相对年龄效应其实是把双刃剑。它导致了相对年龄较小,但有才能的晚熟球员屡屡落选青少年队,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它也阻碍了相对年龄较大的早熟球员提高技术水平的空间。由于足球的功利化,这些早熟球员往往从进队伊始便肩负重任,压力缠身让他们的个人技术动作反倒不能练得扎实。学者瓦蒂克曾通过研究得出,青少年时期相对年龄较大的运动员,比较小的同伴在训练和比赛中,往往更容易受伤。他的研究指出在高度普及和竞争激烈的足球和冰球运动中,许多有才能的运动员为拿到职业合同,过度训练和比赛导致他们反而达不到其早期的潜能。
而那些一开始因成熟得晚而被忽视的球员,踢上职业足球后,并不会比早熟者差,甚至会更优秀。毕竟,那些出生月份晚的球员,克服了多年不利的球队选择,才得以残余下来。他们想要跻身职业足坛,靠的更得是自身突出的实力。北京邮电大学的韩天明与萧璿曾以参与2014年巴西世界杯决赛圈的736名球员为研究对象,统计结果发现出生月份小的球员人数明显多与出生月份大的球员。但进一步利用排序选择模型考察相对年龄效应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却发现出场球员出生月份越小,导致球队获胜的概率不是更大,而是更小。
1月出生=无缘金球奖?
拿生辰八字去算一卦,这当然是封建迷信之举,但科学证明出生年月对一个人可谓是影响颇多,绝不仅仅是能不能踢上职业足球那么简单。除了体育领域,相对年龄效应还在学术领域有重要影响,一项关于牛津大学的统计便是明证。学者史蒂夫·劳伦斯将2004-05学年到2013-14学年间入学的第一次就读研究生作为对象,发现在这28921名学生中,出生在9月的学生最多,而8月的最少。由于古时孩子们往往要在夏收时节帮助参与农活,于是在收成之后,开始新学期成为惯例。这也导致了处在北半球的国家,通常是以9月1日作为新学年初日。英国便以这一天作为学生的年龄组划分界限日,而9月恰好是同一年龄组的最初的一个月,8月则是最末的。不过,有研究显示,由于人们观念的不断进步,学术领域上的相对年龄效应正在不断变弱。
出生月份甚至与身体健康也存在关系,日本科研人员的研究显示,长寿者多出生在2月或4月,但4月出生的女孩子易患乳腺癌,7月和8月出生的男子则易与高血压结缘。而日本东京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12月出生的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孕妇血清中雌激素浓度的变化与一种目前尚未弄清的病毒有关,而此种病毒对激素和酶的生理活动有不利影响。2月或3月受孕,12月分娩,可将该病毒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有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
当然,关于出生月份的各项研究终究是一个概率问题。每个个体的发展均会受到遗传及后天的各种因素影响,统计高度上的规律并不适合于每个个体。统计数据告诉我们,1月出生的孩子更容易踢上职业足球,但看看前59次金球奖的得主们吧。12个月份中,却唯独没有1月出生的球员拿过这一大奖。而今年金球奖3名候选人中唯一没有得过奖的内马尔也不是1月生人,他的生日是2月5日。两大球王贝利和马拉多纳则都是10月底生人。
1月出生的足球明星当然也有不少,巴萨两名传奇中场哈维和瓜迪奥拉都在这个月降生于世。被誉为左脚会拉小提琴的克罗地亚神射手、1998年法国世界杯金靴达沃尔·苏克更是1月1日生人。
改革选材观,足球会更美
自从1985年巴恩斯利等学者首次提出相对年龄效应的概念,并证明它对运动员选材和发展产生影响后,关于相对年龄效应的探索迄今仍然是国外体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对探讨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规律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对年龄效应的危险程度随相对年龄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在同一年龄组中,距离年龄组划分界限日6个月以上的孩子看上去很难能在竞技体育中成功。足球天文台为这份报告所起的标题是:“相对年龄效应:足球领域的严重问题”。显然,相对年龄效应所揭示的就是一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对选材制度进行改革,可以有效降低相对年龄效应的风险度。不同于足球领域,有调查显示,相对年龄效应在美国篮球领域便不高,这和其选材制度不无关系。比如一年一度的NBA选秀大会便没有设立具体的年龄组划分界限日,所有美国球员都可以在大学毕业后自动进入NBA选秀,还可以在高中毕业至完成大学学业之间的这段时间宣布参加选秀。美国高尔夫领域同样不太受到相对年龄效应的影响,这同样得益于选材制度。
但必须承认,要想改革目前足球领域的年龄组划分制度,着实困难。这使得对选材观念的革新变得更为重要。在西班牙传控足球近年大行其道后,以技术而非身体为核心的选材观,已经不再像往日那么弱势。在这方面,巴萨拉马西亚青训体系长时间走在足球世界前方。只有选材方向更正确,未来球员的水平才会更高,足球比赛也自然会更好看。
体坛+新势力暨校园体坛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已启动,欢迎下载体坛+报名参赛